本週新生命團隊延續分享「福音的大能」的信息,引用《馬可福音》第10章中瞎子巴底買的故事,提醒我們:許多時候,我們在世上忙碌,心靈卻漸漸迷失,甚至不自覺地陷入屬靈黑暗。唯有當屬靈的眼睛被主開啟,我們才能真實看見祂的呼召,並勇敢走在跟隨耶穌的道路上。
屬靈的瞎眼:看不清楚,也不明白神的心意
當耶穌進耶利哥城時,巴底買正坐在路旁乞討。聖經沒有交代他是天生失明,還是後天失明,但牧者提醒:「失明最可怕的,是逐漸變瞎的過程。」
眼睛是身體的燈,看不見就無法分辨方向,失去自主,也會帶來焦慮、自卑與羞辱。雖然我們肉眼能看見,但心靈裡卻可能像巴底買一樣瞎眼,看不清楚屬靈的光景。
就像法利賽人因看不見耶穌是彌賽亞,只想逼迫祂;門徒也因瞎眼,以為跟隨耶穌只是爭誰為大,卻不願看見祂受苦。這就是屬靈瞎眼的狀態——看不懂、不明白神的計畫。
牧者提醒,我們需要常常省察自己的光景,用信心來到耶穌面前呼求。當我們呼求,神不只安慰我們,也讓我們看見他人的需要,生出憐憫,成為祝福別人的器皿。
看見的關鍵:站起來,走到耶穌面前
《馬可福音》10:47記載,巴底買聽見耶穌經過時,大聲喊著:「大衛的子孫耶穌啊,可憐我吧!」在人群的喧鬧聲中,他仍能認出並宣告耶穌是彌賽亞。
吳彬慈牧師分享,巴底買不只知道自己可憐,更勇敢承認需要憐憫,這就是信心。游國良牧師也提醒:真正的信心不是逞強,而是承認自己的軟弱,真實地來到神面前。
耶穌聽見巴底買的呼求,就停下腳步,叫他到自己面前。這畫面告訴我們:神的憐憫,會因著人的需要而改變祂的行程。祂願意為我們停下來,問我們:「要我為你做什麼?」巴底買清楚回答:「我要能看見!」
醫治不只是神的作為,也需要我們的回應。當我們願意站起來,離開過去「看不見」的環境與自憐,憑信心來到主面前,醫治就能臨到。
看見的改變:醫治是起點,不是終點
耶穌問巴底買:「要我為你做什麼?」祂不是不知道答案,而是要他正視自己的需要。我們常以為只要眼前問題解決,生命就會變好,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心。
聖經說:「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」真正需要被醫治的,是我們的內心——傷害、破碎,還有與神的距離。若我們願意誠實打開心,就能經歷真實的醫治。
耶穌對巴底買說:「你的信救了你了。」他立刻得看見,第一眼就看見耶穌,並選擇跟隨祂。醫治不是結束,而是開始。因為從那一刻起,他不只是得醫治,更走上了跟隨主的道路。
今天我們也一樣,可能曾活在黑暗與絕望裡,但當主開啟我們的眼睛,就能看見祂的盼望與計畫。醫治的目的,是要「走」——走在耶穌的腳步裡,直到完成祂的呼召。
瞎眼得看見的需要
腓立比書4:6提醒我們:「應當一無掛慮,只要凡事藉著禱告、祈求和感謝,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。」游國良牧師說,這裡的「告訴」就是要清楚說出來。當我們把真實的需要帶到神面前,神必垂聽並回應。
願我們不再停留在屬靈的黑暗,而是帶著信心,開口求告,經歷瞎眼得看見的神蹟,並走在跟隨耶穌的道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