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世代,「豐富」與「缺乏」常常同時存在,成為我們面對人生的重要課題。新生命團隊引用約翰福音第二章1–12節,分享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——在迦拿婚宴中將水變成酒——不只是解決一場婚宴的危機,更開啟人對神的認識,進入信心與信仰的經營。
耶穌在乎每一個人,透過神蹟讓人認識神
神蹟是神超自然的作為,是祂屬性與榮耀的彰顯。牧者鼓勵教會,重點不是看神蹟本身,而是認識神蹟背後的上帝。耶穌選擇婚宴作為第一個神蹟的場景,彰顯祂對家庭與婚姻的看重——這是天國最基本的單位,我們的婚姻和人生都需要祂親自介入。
讓耶穌介入,就能經歷翻轉的神蹟
游國良牧師提到,他與太太從第一個孩子開始,婚姻充滿衝突跟掙扎,因著牧者與長老帶領,他醒悟發現,自己信仰生活二分,愛自己勝過愛太太,於是開始求主教他做一個好丈夫,開始多陪伴太太。
林盛康牧師則用「定存」作比喻:定存再多也有用光的時候,婚姻若只有人力經營,終有用盡之時,唯有耶穌的介入,才能使關係歷久彌新。無論單身或已婚,我們都要預備自己,進入羔羊的婚宴,享受與主的團聚與豐盛。
使水變酒——神能改變本質,也供應所需
神能改變的不只是現象,更是生命的本質。當婚宴缺酒,人們心裡的虛空與疲憊也隨之浮現;但耶穌的介入,不僅化危機為轉機,還顯明祂知道我們一切的需要。
婚宴上的水變酒,不只是救急,更是一個深層的提醒——回到耶穌這位供應的源頭,祂不只供應,也更新,使我們成為如同好酒一般的生命。
做一個承接神蹟的器皿
若想在生命中經歷神蹟,不只要等候,更要學會「承接」。神蹟的成就,總伴隨著人的回應。這段經文中出現五類角色,每一種都值得我們學習:
神蹟的引路人──馬利亞
在眾人沉浸喜宴時,只有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注意到危機。她不僅自己相信耶穌,也鼓勵佣人照祂吩咐去行。這正是「信入」的行動,也是我們可以效法的榜樣——認領、禱告、見證,引領人認識耶穌。
神蹟的參與者──婚宴的佣人
聖經中,這群佣人沒說一句話,卻順服每一個命令。牧師鼓勵我們,即便你還不確定、信心還小,只要願意行動、順服,就能親身參與神蹟的發生。
神蹟的見證人──門徒
門徒是當場親眼看見神蹟的人。「因為他們看見,就對耶穌有信心。」這些信心,將使他們成為未來傳福音的器皿,也能讓我們學習:從神蹟中累積信心,持續經歷更深的神作為。
神蹟的享受者──新郎與筵席管家
新郎與新娘、筵席管家,是第一批神蹟的受益者。他們甚至不知道酒怎麼來的,但因著耶穌的介入,不只解決了尷尬,也讓賓客盡興。我們需要的,不是等用盡才呼求,而是學習在每個階段、每個細節,早早邀請耶穌參與。
神蹟的發動者──耶穌基督
真正行神蹟的是耶穌。整場婚宴,沒有人打斷、阻止祂的行動,每個人都照著祂的吩咐去做,這是完全的信靠。今天,我們不只要邀請祂,更要相信祂能,讓祂全然主權地工作。
神蹟的目的——走在信心的進行式
「信心好像滾雪球,需要有夠長的坡道,以及足夠的雪量,變成一個大雪球。」正因為信心需要一段坡道與穩定的堅持,才會越滾越大。我們所擁有的一點點信心,若開始行動,就能累積成為更大的信心與神蹟的見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約翰福音第12節說到:「這事以後,耶穌與祂的母親、弟兄和門徒下到迦百農去。」這是一個宣教團隊的形成。而迦百農後來也成為耶穌的重要基地,講道、醫病、趕鬼、與法利賽人的爭辯都發生在那裡——神蹟開啟的不只是信仰,而是宣教的大門。
讓耶穌介入我們的日常生活,不只是解決問題,更是翻轉生命。
邀請祂進入你的婚姻、家庭、職場與內心,讓缺乏成為祝福的起點,讓你的見證成為別人的盼望,從神蹟開始,走進信心的旅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