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會全面進入認領季節,認領不只是為名單禱告,更是要得人、得地、得著整個禾場。但認領也常遇到撞牆期,當看不見果效、甚至想放棄時,我們需要回到神的話語中得力。新生命牧者團隊透過約書亞攻打耶利哥的歷程,引導我們突破屬靈高牆,讓認領禱告成為得勝的爭戰!
認領的根基:立約、紀念、與神同工
當神帶領以色列民過約但河,祂與百姓立約,確立他們神國子民的身分,使他們能有條件經營應許地。我們也一樣,當我們受洗,就受了心靈的割禮,從世界上被分別出來。
不只如此,以色列人不僅受割禮,也守逾越節,紀念神的救恩。這也提醒,我們同樣需要常常支取耶穌基督的救恩,才能脫離為奴的生活,走上傳福音,進而牧養、認領的道路。
從曠野靠神降下嗎哪,到進入迦南地與神同工耕種收割,是從屬靈消費者轉變為國度經營者的關鍵。我們需要這樣的生命,才能真實得地為業。
認領關鍵:讓主掌權,用神的眼光進入禾場
40年前,神就把迦南地的負擔放在約書亞裡面,如今站在應許之地前,他心中既期待、又怕受傷害。但只要他持續相信、倚靠神,就能克服內心的不安。
認領也一樣,當神將一個人放在你心中,你卻感到沒把握、缺乏信心。這時要選擇繼續認領,相信神的應許,因為祂是爭戰的元帥,「從神來的應許,祂就會帶你,祂就會負責到底」。
「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,舉目觀看。」(書5:13)若用天然人的眼光,只會看見困難,但約書亞選擇等候神、用靈尋求心意,得著啟示。
吳彬慈牧師分享,「認領要用屬靈的眼光去看,把神感動你的放在心裡」。她曾為一位總是帶著微笑、卻明顯防備的家長認領。某次神感動她關心對方與丈夫的關係,一句提問打破心防,當天便決志信主。
她也鼓勵弟兄姊妹:「要來到神面前且認領自己,求神開我們有憐憫的心,看見人的需要。」
認領過程:七個階段的信心操練
當神顯現為耶和華軍隊的元帥,卻沒有立刻開戰,而是要他們繞城七日。這是面對「銅牆鐵壁」的第一個信心關卡。
神要他們繞城禱告,不可喊叫、不可出聲,並要抬著約櫃同行——象徵神的同在與權柄。這提醒我們:認領不是靠人力與話語,而是全然倚靠神的引導。
「第二日眾人把城繞了一次,就回營去。六日都是這樣行。」(書6:14)一開始可能火熱,但三天後疲乏,第六天就想放棄。
方伶慈牧師提醒,這段重複且單調的過程,正是建立習慣,而且讓我們裡面突破的大好時機。
第七天,城牆向外倒塌,剛好鋪平進城之路。象徵當我們持續認領禱告、爭戰不懈,原本封閉的心與環境會被神親自瓦解。
但這不是結束,而是開始——他們要立刻進城,奪回產業。認領也是如此,當對方開始敞開,我們仍需持續跟進、探訪、靈修與陪伴,直到生命完全歸主。
認領結果:開啟爆米花的效應
攻打艾城時,以色列人本可延續得勝,但因有人偷藏了本應歸神的物品,結果全軍失利。這提醒我們,認領禱告不能因為初見果效就開始鬆懈、依靠經驗或事工流程,而失去起初對神的信心與順服。
但只要悔改回轉,爆米花效應會繼續擴展——艾城之後,他們在基遍得勝,一場接一場,神的工作不停擴張。
你可能會問:為何神不直接清空迦南地?為何祂不讓我們名單上的人自動歸主?因為神要我們親自經歷、一步步爭戰,學會持守、建立信心,成為能經營屬靈產業的「富二代」。
認領這件事,教會已講了多年,為什麼還要繼續傳遞?因為當果效停滯,就是我們需要回轉的時候。讓我們再次站上爭戰的位置,透過滾動式禱告與BLESS五個釋放,除去一切高牆與攔阻,繼續認領,繼續得地為業!
現在,就是重新回應呼召的時候。
讓我們認領到底,直到神的國降臨在每一個人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