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4月的復興特會、禁食禱告開始,教會要持續帶著神的旨意,走入各行政區、每一位弟兄姊妹的日常生活,經營「在水深之處」得人的生命佈道。
本週,何玉峯長老以路加福音5:1-11為經文基礎,分享彼得從「得魚」的漁夫,到「撇下一切、跟隨耶穌」的門徒旅程。鼓勵你、我,學習彼得,走上回應使命呼召的命定之路。
水深之處的第一個祝福-上帝要先得著你
當彼得面對一整夜勞力,卻沒有收穫,他選擇依從耶穌的話,再次撒網,結果得著滿滿一網的魚。何長老指出,上帝藉著這「一網魚」,要給我們的,不只是豐收的「結果」,而是得著我們的心。
「他和一切同在的人都驚訝這一網所打的魚。」(路加福音5:9)這一網的魚,令彼得和所有專業漁夫「驚訝」!是漁夫職場生涯難以重現的巔峰。也讓彼得看見「得魚之路」的最高成就。
然而,何長老提醒:「上帝給予我們的祝福,最終目的不是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,更是要得著我們的心,使我們成為與祂一樣,能夠不斷領人歸主的人(走得人之路)。」
水深之處第二個祝福-看見自己是誰,調整生命次序
彼得獲得一網魚後,他對耶穌說自己是罪人,求主離開他。
然而,上帝行神蹟的目的是要讓你「看見你是誰」。
「你會看見,其實你需要更靠近主,而不是叫主離開你。」何長老說。
彼得在經歷神蹟後,選擇「撇下一切」來跟隨耶穌,長老提醒教會,基督徒的一切都是上帝給予,即使你撇下的,也是祂給的。
對於「撇下」一詞,何長老解釋,「撇下」並非指完全拋棄所有,而是要調整生命中的優先順序,將原本所倚靠的事物,例如網子、漁船,甚至是財務、人際關係,放在上帝之後;同時,當上帝需要使用時,我們能夠隨時為主所用。
「我知道一件事情,當我願意把上帝給我的放下來,上帝還可以給我更多,跟隨上帝不要捨不得。」長老提醒教會,「跟隨主」這句聽起來很屬靈的話,帶來的實際結果其實跟財務的取捨、支配、使用,有直接的關係。
水深之處第三個祝福-在你的日常遇見神
那麼,水深之處在哪裡?對彼得而言,是在他最熟悉的地方——打魚的海上;在他以為「打不到魚」的時刻。
耶穌對門徒說:「下網。」門徒就下網。這就是信心的行動。不是看昨天的失敗,也不是靠自己判斷,而是單純聽從耶穌的話。
何長老鼓勵教會,要看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蘊藏著上帝的心意。屬靈的水深之處,可能是那些你不喜歡的、你認為不會信主的人;那些你不熟悉的領域——正是耶穌要得人的地方。
長老挑戰教會,「你平常在哪裡打轉,耶穌要打破你的『平常』,才是跟從主。」
人不喜歡被指揮,但基督徒需要被上帝指教,在信心在過程中塑造屬靈品格。長老鼓勵弟兄姊妹要帶著耶穌一起進入每天的日常,讓祂介入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。
水深之處第四個祝福-信心看見人被赦罪
「『你的罪得赦免。』(路加福音5:20)這裡就呼應了彼得的那句話:『主啊,離開我,因為我是個罪人。』(8節)」何長老說。
何長老引用耶穌醫治被抬著的癱子(路加5:17-26),談信心的重要。
對彼得來說,看到耶穌醫治癱子,相信耶穌可以讓罪得赦免,就是信心。
長老解釋「罪人」的真意,「罪人不是貶抑詞,是描述一個人沒有辦法按照上帝創造他的心意,做出合上帝心意的事情。」
信心可以幫助停步不前的罪人,越過被環境、風俗習慣限制的境況。
「你的信心可以幫助他來到耶穌面前,讓他有機會罪得赦免,就像抬著癱子來到主面前。」何長老說:
耶穌來本就是要拯救罪人,所以前往水深之處,會看到很多上帝要拯救的人,而弟兄姊妹要用信心帶領他們來到主面前。
最後,何長老鼓勵教會,「得人跟得魚是兩條路,得魚的路可以學習得人,得人的路要學會放掉得魚的路。」
不論全職或帶職服事的弟兄姊妹,要勇敢地進入「水深之處」,撇下所有跟從主,把自己原來倚靠的東西,改變優先順序放在上帝後面,並給主用,彼此幫助、一同得人!